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高質量打造凝聚民心強磁場
禮縣羅壩鎮(zhèn)關鍵村77歲的老人杜巖東即興表演秦腔《趕坡》(3月29日攝)。本報記者 李董 攝
隴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集中示范活動在武都區(qū)蘭天廣場舉行(3月5日攝)。本報記者 李董 攝
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五老”文明實踐隊的部分隊員在鳳凰谷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宣講活動(3月18日攝)。本報記者 李董 攝
西和縣醫(yī)療團隊在洛峪鎮(zhèn)上銅村開展義診活動(4月18日攝)。本報通訊員 曹玉紅 攝
成縣志愿者文明實踐隊的志愿者為村民理發(fā)(3月22日攝)。本報記者 李董 攝
宕昌縣阿塢鎮(zhèn)舉辦“抵制高價彩禮”集體婚禮(2018年12月27日攝)。本報記者 劉國慶 攝
康縣關工委組織新時代“五老”文明實踐隊“五老”人員30余名參觀康縣隴南根據(jù)地紀念館(4月4日攝)。本報通訊員 王淑娟 攝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先行先試、積極作為,常態(tài)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涵育新風,立德立心,為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yǎng)。
禮縣 文明新風潤民心
本報記者 馬海濤 楊建強
3月29日下午,天朗氣清。禮縣羅壩鎮(zhèn)關鍵村文明實踐站前的小廣場上,坐滿了村民。
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義務宣講員,77歲的杜巖東老人借著大家曬太陽的時間,又一次向鄉(xiāng)鄰宣講起了關鍵村的“村規(guī)民約”。
“鄰里團結、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和諧相處,不打架、不斗毆,不造謠惑眾、不搬弄是非……”杜巖東講得認真,大家聽得入神,不時地鼓掌表示贊同。
“我們鼓勵各村常態(tài)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堅定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羅壩鎮(zhèn)黨委副書記張洪告訴記者。
這只是禮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目前,禮縣已實現(xiàn)縣、鄉(xiāng)、村三級文明實踐體系全覆蓋,打通了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蘭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禮縣圖書館,“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實踐中心內,幾名初中生正在看書。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經常舉辦各種主題宣講活動,弘揚了傳統(tǒng)美德,傳播了時代新風尚,很受歡迎。”學生們說。
如今,行走在禮縣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宣傳牌。漫步在公園里,人們或聊天看書、或散步打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再過幾天,女兒女婿就回來了,趁著天色好,把家里打掃打掃,把被褥曬一曬。”記者見到祁山鎮(zhèn)趙家村村民趙愛子時,她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著。
趙愛子的女兒去年嫁到了慶陽。出嫁的時候,趙愛子沒收一分錢的彩禮。
“雖說村里人出嫁女兒大多都收彩禮,但我認為彩禮并不重要,只要孩子婚姻幸福,日子過得好,這就足夠了。”趙愛子說,“現(xiàn)在政府提倡‘移風易俗’,縣里還專門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隊到我們村上給老百姓宣傳新觀念、新思想,我們當然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拒絕高價彩禮。”
據(jù)了解,趙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自2018年底成立以來,積極組織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講和文藝節(jié)目表演,用樸實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化為簡單幽默的鄉(xiāng)土語言,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縣 基層盡開“文明花”
本報記者 劉玉璽
走進文縣尚德鎮(zhèn)虹橋村,村子清新靚麗,處處皆景,無不讓人賞心悅目。無論走進那個巷子,別致的宣傳標語牌醒目美觀,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潔、綠、暢、美”的美麗鄉(xiāng)村新畫卷。
尚德鎮(zhèn)充分運用宣傳欄、網(wǎng)絡等途徑,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和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文化墻是虹橋村最生動、醒目的文化宣傳陣地。在村里的墻面上,展現(xiàn)著黨的十九大精神、新科技新知識、鄉(xiāng)風文明、村規(guī)民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準扶貧政策宣傳等主題文化,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鄉(xiāng)親們親切地說,這是“會說話的墻”。文化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家,弘揚了農村文化、培育了鄉(xiāng)風文明,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質,培育了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人人爭當文明新農民,戶戶爭做文明新農戶”的積極性。現(xiàn)在,村子美了,村民樂了,幸福也來了。
“以前,我們村子在山上,村子里到處亂糟糟的,牛、馬、騾、羊等牲畜糞便滿地都是,塑料袋、廢瓶子、紙殼子、廢水、煙頭等垃圾隨處可見。搬了新家后,鎮(zhèn)上和村上要求村里實行門前環(huán)境衛(wèi)生‘三包責任制’?,F(xiàn)如今,街頭巷尾垃圾不見了,村民衛(wèi)生習慣也養(yǎng)成了,栽植了綠化樹,村容村貌變化很大,生活也舒心了。”石坊鎮(zhèn)湯卜溝村支書趙小文告訴記者。
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創(chuàng)建“八個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示范點建設等工作,正在文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有條不紊地開展。這一系列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增強了組織凝聚力,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康縣 把文明之風融入群眾生活
本報記者 李 董 陳曉旭 張 霞
“平時我們只能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隴南的歷史知識,今天趁著天氣好,來這里實地參觀,希望他們能夠了解隴南、知道隴南的紅色文化……”小博士幼兒園老師候捷告訴記者。3月20日,康縣小博士幼兒園在康縣隴南歷史紀念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像這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在康縣各鄉(xiāng)鎮(zhèn)、村落隨處可見。
2018年9月以來,康縣組建了黨員干部、理論宣講、志愿者、新鄉(xiāng)賢、先進典型、“五老”等6支文明實踐隊,全縣21個鄉(xiāng)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相繼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上百次,活動內容接地氣,形式多樣,群眾反響熱烈、好評不斷。
2019年1月,康縣被省委列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
“用親歷講述革命故事、用文藝演出豐富群眾的生活……”近日,康縣“五老”文明實踐隊走進鳳凰谷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給村民們帶來了生動、豐富的文化大餐。
家住鳳凰谷村的四年級學生李思涵聽著“五老”文明實踐隊隊員講述歷史,“我很喜歡聽邱少云的故事,也喜歡聽這幾位爺爺講故事。”
“這么難得的機會,免費給我和孩子們上課、普及知識,比在家里看電視好。”村民王桂明一邊摸著孩子的頭一邊說。
“自行車要停放在警戒線內”“垃圾分類了再丟進指定的垃圾桶”“窗臺外露區(qū)域不能放置物品,避免高空拋物”……在康縣岸門口鎮(zhèn)朱家溝村,這些日常文明行為已成為群眾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
朱家溝村村主任萬懷鵬說,村里經常會不定時開展文明進鄉(xiāng)村活動,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貼畫、文明警示語,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
“新時代文明實踐進鄉(xiāng)村,通過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把文明帶進鄉(xiāng)村,送進千家萬戶,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岸門口鎮(zhèn)人大主席何國濤說,希望通過這些活動的引導,讓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內化的自律。
兩當:時代新風“孕育”發(fā)展正能量
本報記者 王 芳 張 霞
兩當縣城關鎮(zhèn)香泉村開展以“環(huán)境整治”為主題的第二期“愛心超市”積分評定活動;
魚池鄉(xiāng)喬河村組織群眾舉辦文藝演出及趣味活動,讓大家度過了一個豐富多彩、溫馨難忘的節(jié)日;
……
在兩當,像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去年以來,兩當縣創(chuàng)新模式、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制定實踐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努力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路徑,打造聚人聚心的“百姓之家”。
活動有陣地 文明實踐有品質
“我們最近又在排練新的節(jié)目。”去年8月,魚池鄉(xiāng)喬河村村民郭敏被推選為村里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隊長,說起每天的工作,她充滿了成就感。
“現(xiàn)在每天都很忙,除了組織村里的留守婦女開展文娛活動之外,還為大家培訓一些技能。”郭敏告訴記者,通過參與巾幗志愿者服務隊開展的各項活動,全村婦女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現(xiàn)在村里說是非的少了,吵架的少了,大家有空的時候都聚在一起商量要學習什么舞蹈、學習什么新技術。”郭敏說,她們作為兒媳、妻子、母親,就是想開展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動,用充滿正能量的精神面貌引領農村新風尚。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兩當縣因地制宜整合各類公共服務資源,把原有的資源用好用足,打造宣傳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陣地。
陣地有了,那如何做到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聚人氣,真正為基層群眾帶去文明新風,打通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呢?
兩當縣依托線上網(wǎng)絡平臺建設和線下實體平臺建設,整合各類宣講和志愿服務資源,注重發(fā)揮黨員干部、理論政策宣講、科技文化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科技惠農、巾幗志愿者等6支志愿服務文明實踐隊作用,以“點單式”和“清單式”的形式,宣傳普及黨的各項惠農政策、法律法規(gu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截至目前,兩當縣成立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鄉(xiāng)(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0個村(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形式多樣化 文明實踐有色彩
“我們已經連續(xù)開展了兩期‘愛心超市’積分評選活動。”兩當縣城關鎮(zhèn)香泉村片長宋華英告訴記者,通過開展以“孝老愛親”“環(huán)境整治”為主題的積分評定,全村共評出文明家庭77戶。
“我們對評選出的文明家庭發(fā)放同等分值的積分卡,村民憑積分卡在惠民‘愛心超市’兌換同等分值的生活用品。”宋華英介紹說。
“現(xiàn)在通過實物進行表彰,村里的比學趕超氛圍日漸濃厚。”宋華英說,這對村里文明新風的養(yǎng)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愛心超市”只是兩當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兩當縣還創(chuàng)新機制,建立“愛心衣櫥”,開展“七講”入戶、“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鄰里守望”“文化惠民”等活動……這些活動密切了干群關系,提高了群眾滿意度,更凝聚了民心。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大背景下,兩當縣各個鄉(xiāng)村相繼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制定《紅白喜事操辦標準》。
“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增強群眾精神力量、弘揚時代新風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幸福感與獲得感。”余建軍說。
民事可直說 文明實踐有溫度
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才有生命力。去年,兩當縣將其與“民事直說”相結合,通過推行村級融“說、議、辦、督、評”五大環(huán)節(jié)于一體的“民事直說”工作,讓群眾充分參與村級各項事務管理、決策和監(jiān)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現(xiàn)場辦理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讓文明實踐更有“溫度”。
走進金洞鄉(xiāng)袁家溝村委會,修建一新的幼兒園外墻被粉刷上了藍、橙、紅等多種色彩,搭配上豐富的幾何圖案,特別好看。
“這是我們村去年10月召開‘民事直說’會時,我提的建議。”袁家溝村主任趙許榮說,看著自己提的意見落地實施,別提多高興了。
“第一次開展‘民事直說’時,村民的意見很多,大概提了有十幾件。”趙許榮拿著手里厚厚的筆記本與現(xiàn)在作起了比較,“從去年8月開始,已經開展了8次。”
“以前大家說的都是關于自己家的大事小情,現(xiàn)在說的都是村里的發(fā)展大事,大不一樣了。”趙許榮對這半年來村里發(fā)生的變化頗為感慨。
“袁家溝村曾經是金洞鄉(xiāng)的‘難纏村’,幾乎每天都有村民到鄉(xiāng)政府來反映問題。自‘民事直說’開展以來,只要是村民遇到的問題,都會在說事會上解決,‘難纏村’再也不難纏了。”金洞鄉(xiāng)黨建辦主任曹亞平說,是“民事直說”給群眾提供了發(fā)聲的平臺。
據(jù)了解,現(xiàn)在兩當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示范村在每月10日都會定期舉辦“說事會”,每個村民都可以參加。
成縣 奏響文明新旋律
本報記者 張 霞 王 芳 陳曉旭
“我們婦女志愿者,定期為村里行動不便的老人換洗床單、整理內務、洗衣服、洗頭、理發(fā),讓他們的生活能過得舒服一些。”成縣二郎鄉(xiāng)嚴河村婦聯(lián)主任劉潤芳對記者說。
去年8月,嚴河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劉潤芳帶領婦女志愿者,開展關愛老人活動,整治村內環(huán)境衛(wèi)生,并組建了宣傳隊深入各村各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與脫貧攻堅的好政策。
“自去年6月份志愿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團縣委共組織發(fā)動各行各業(yè)青年志愿者500余名,走進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48個行政村,為430戶特殊困難群眾上門開展服務。”成縣團委副書記張寶龍介紹。
“竹板一打響連天,各位朋友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講,扶貧攻堅把國強……”為更好地宣傳扶貧攻堅政策,二郎鄉(xiāng)嚴河村的文明志愿服務隊專門創(chuàng)作了快板,向各村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與脫貧攻堅的好政策。
成縣黃渚鎮(zhèn)的柏銀鎖和柏引良是唱秦腔的老搭檔,每天晚上都要在老年人活動中心吼上兩嗓子,同時他倆還是文明實踐活動的志愿者與宣傳員,向周圍群眾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
“我們社區(qū)以黨建為統(tǒng)領,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了孝老愛親、文藝匯演以及全域無垃圾等活動,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qū)也變得更文明、更和諧了。”黃渚社區(qū)黨支部書記董雪梅說。
二郎鄉(xiāng)和黃渚鎮(zhèn)的變化只是成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通過活動的開展,群眾改變了道德觀、價值觀、生活觀,提高了文明水平和生活幸福感。
徽縣伏鎮(zhèn)村 文明新風吹遍鄉(xiāng)間
本報記者 靳淑敏 張 霞 陳曉旭
走進伏家鎮(zhèn)伏鎮(zhèn)村文化廣場,涼亭里幾位老人在下著象棋,婦女們在討論著毛衣的花怎么織、晚上廣場舞舞步怎么跳,暖暖的陽光下,處處透著和諧。
在周圍的墻上,伏家鎮(zhèn)“好村民標準”分外顯眼,曝光臺和光榮榜共處一墻,光榮榜上“優(yōu)秀共產黨員、脫貧致富光榮戶、文體活動先進個人、風俗改革先進工作者、五好家庭、伏鎮(zhèn)村好人”等受表彰人員的照片,看起來都特別精神。
“我們村變化最大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F(xiàn)在吵架的、攀比的沒有了,大家都想著如何把日子過好,怎樣把村上的活動辦好,爭取評上先進。”伏鎮(zhèn)村村支書楊乾元站在廣場上笑著說。
“前些年,由于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婚喪嫁娶都要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想起之前的種種,楊乾元不停地搖頭。
“我們針對存在的陳規(guī)陋習,廣泛走訪群眾,多方征求民意,梳理歸納有效做法,出臺了《伏鎮(zhèn)村村民自治章程》等制度。”楊乾元告訴記者,村上還組織群眾商定了《村規(guī)民約》,表決通過了《違反村規(guī)民約處理辦法》,選舉產生了村民理事會等七個自治組織,全村每戶群眾都作了五項風俗改革公開承諾,初步建立了組織引導、群眾參與、群眾決策、群眾監(jiān)督的村民自治體系,形成了棄惡棄丑、向善向美的農村新風尚。
伏鎮(zhèn)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成立,更讓文明鄉(xiāng)風成為美麗鄉(xiāng)村的重要標志,該村積極推進文明鄉(xiāng)風建設,充分利用道德講堂,鄉(xiāng)賢人物、“文明戶”“五好家庭”評選等載體與途徑,不斷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制度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讓新風新俗在農村及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武都區(qū)柏林鎮(zhèn) “文明之花”扮靚鄉(xiāng)村
本報記者 羅 艷 韓縣銀 李 董
手拿拆除工具、身穿統(tǒng)一迷彩服、胸戴黨徽……3月6日,武都區(qū)柏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員干部志愿服務隊一行20多人來到下渠道村,與村干部和廣大群眾100多人,對危舊房、殘垣斷壁以及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實施拆除。
“讓志愿服務隊參與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不斷提升黨員對黨組織活動的參與熱情,更是要發(fā)揮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人人保護環(huán)境的氛圍,共同扮靚美麗鄉(xiāng)村。”柏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姚利奎說。
像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只是柏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縮影。
平日里,在柏林鎮(zhèn)袁家壩村村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院子里,“五老”文明實踐隊隊長寇小林組織村里的老人們共同為村子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并編制了袁家壩村村規(guī)民約。
姚利奎說,柏林鎮(zhèn)以公益性崗位、黨員干部、退休文化工作者、婦女巾幗、返鄉(xiāng)青年、鄉(xiāng)土科技人才為主體,在實踐站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逐步形成鎮(zhèn)級有指導、村級有機構、群眾有活動的結構體系。
除了下渠道村、袁家壩村,其他文明實踐站也廣泛開展了群眾樂于參與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豐富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yǎng),增強精神力量。